您的位置: 衡水市中医医院>>健康科普 >> 急救常识

【急救知识】骨折,马虎不得!

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本文出处:本站原创



在运动或日常生活中受环境等多因素影响,骨科意外的发生风险较高。骨折后部分患者会伴随外伤、出血等症状。若发生骨折创伤后若没有及时采取正确处理,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,增加后遗症发生风险。但多数患者的自护能力、骨折创伤急救处理能力较差,且对骨折创伤相关知识了解较少。对此,本文对骨折创伤发生后如何进行急救处理进行讲解。





骨折判断方法

受到暴力作用后,若局部出现疼痛、活动受限,伤处固定后或处于静止状态时疼痛减轻,局部出现肿胀,成角或旋转畸形等症状,轻轻按压患侧时出现骨擦感可怀疑发生骨折。应注意并不是每一种骨折在检查时都可出现骨擦感,检查骨擦音会导致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且加重疼痛感,因此非专业人员在进行骨折急救或病情评估时,应避免做骨擦音检查。此外,骨折处功能障碍是骨折的典型表现,如前臂骨折时腕关节功能会受限,难以进行屈伸活动,且手的握力相较于正常情况下会减弱,甚至不敢提拿东西。对没有明显外伤或畸形,且难以鉴别与一般软组织扭伤的区别时最好将其当成骨折进行处理,避免判断错误加重损伤程度。

图片


骨折创伤的急救处理

一、 抢救生命

在对骨折创伤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前,应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评估,包括检查气道是否通畅,有无呼吸道梗阻的情况。观察呼吸是否正常,有无开放性气胸、无张力性气胸等症状。观察患者体表或肢体是否发生活动性大出血,观察患者瞳孔对光反射反应、大小,肢体是否发生瘫痪等情况。对患者身体各部位进行检查,明确创伤部位,避免遗漏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损伤。发现患者呼吸、心跳停止或处于濒临停止的状态,应立即予以其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处理。对昏迷患者可轻微调整其体位,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,并将其口咽部异物清除,避免引发窒息的不良事件。

二、伤口处理

对轻度无创伤的骨折患者,当骨折端发生肿胀时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予以局部冷敷处理,以此缓解肿胀。在冷敷时应注意使用毛巾或布料包裹冰袋,避免引发冻伤等情况,冰敷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。对开放性伤口的处理,先将伤口表面的异物去除,之后消毒、止血、包扎等处理。

三、止血处理

骨折创伤引发出血的种类包括微血管出血、静脉出血、动脉出血,其中微血管出血的主要表现为由伤口渗出血液,通常能够自然止血。静脉出血的主要表现为血液呈现为暗红色,其自然流出。动脉出血的表现为血液颜色呈现鲜红色,其随心跳自伤口喷出。针对伤口出血一般采取止血方法为抬高患者患肢、填塞伤口等。对静脉出血可采取加压包扎止血法。对动脉出血,可采取止血带、血管钳或指压法进行止血。在采取指压法止血时,应在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进行按压,将其按压至深部骨骼上,阻断血液流动,达到止血的目的。该种止血法常用于头顶部出血或面部出血的体表临时性止血。在采取加压包扎止血法时,应将伤口处的异物或骨碎片清除之后,再将干净敷料置于伤口上,使用三角巾或绷带作加压包扎处理,直至伤口无活动性出血为止。包扎是最常见外科治疗手段,其能够起到减少污染、保护创面、止痛止血等作用。对骨折创伤处进行包扎时应注意,较深的伤口要采取填塞法,伤口上覆盖的敷料应为无菌敷料,包扎松紧要适当,打结石避免在伤口上。可采取三角巾或宽布带包扎法。

四、 固定处理

骨折创伤处固定方法可采取夹板固定法,在使用夹板固定前应先进行止血、包扎等处理。夹板的长度应超过上下关节,宽度适宜,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加以棉花、纱布等保护物,避免局部组织受压迫,引发坏死等情况。对下肢进行夹板固定时,应将脚趾露出,便于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。在对四肢骨折进行固定处理时,可先使用小夹板对骨折侧肢体进行固定,再悬吊前臂。固定时如无使用夹板条件时,可使用三角巾或宽布带,将患者患肢固定于躯干上,使其垂兜在胸前。

五、安全转运

在对骨折创伤进行处理后应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进行专业救治。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动作平稳,避免震动或触碰加重患肢损伤程度。

图片


骨折创伤急救处理的注意事项


一、不能用手按摩或揉捏患者骨折创伤部位,避免随意活动患处。

二、禁止盲目复位,避免加重受损程度。

三、外露伤口骨折断端禁止将其送回伤口内,避免引发感染。

四、避免盲目涂抹药物,如烟丝、香灰等。避免使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水冲洗创伤部位,引发感染。

五、综上,骨折创伤发生后应立即拨打120,并处理伤口杂物,作止血、包扎、固定等处理。